这张照片记录了五位开国元帅的历史性同框,拍摄的时间是1944年。当时,他们在陕北延安相聚,这一时刻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但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近在眼前。从照片中可以看到,五位首长的脸上都展现出轻松愉快的神情,尤其是彭德怀,他一向严肃正规配资公司,然而这张照片中的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显得十分高兴与放松。
与彭德怀的笑容不同,陈毅将军在面对镜头时表现得相对严肃,尽管他通常给人一种爽朗和活泼的印象。陈毅并未直视镜头,而是侧头凝视,眼神深邃,仿佛在思索着什么,这种沉稳的气质与他的性格形成了对比。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五位元帅各自的个性和特点。
照片中的五位首长穿着的是标志性的中山装,虽然颜色不同,但款式一致。那时,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尾声,国共两党合作的时刻尤为关键。尽管陕北的根据地资源匮乏,军民生活十分艰苦,但大家在这种困境中依然团结一心,共同奋斗,这从这张照片的氛围中也可窥见一二。
展开剩余67%观察这张照片时,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各位首长的站位,朱德和彭德怀作为革命资历较深的两位元帅,按理应该站在中间,但实际上,叶剑英站在了最显眼的“C位”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党内并没有过多关注职位的高低,大家站位随意,不拘小节。
朱德,是五位元帅中最年长的那一位。早在1929年,他就与毛泽东一道上了井冈山,并共同创立了红一方面军。在那个年代,毛泽东与朱德在军事上的地位几乎不分上下,两人互为支持、互为合作伙伴。随着时光流转,朱德在陕甘宁根据地组织了大规模的生产活动,他号召大家在贫瘠的南泥湾开垦荒地,种植粮食,仅仅两年时间,南泥湾便实现了自给自足,并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。
其次是彭德怀,他的革命资历也是极为深厚。彭德怀曾领导红五军在井冈山与毛泽东、朱德的红四军会师,三位革命先驱从那时起便牢牢团结在一起,持续为革命事业而奋斗。彭德怀与朱德的革命情谊一直深厚,二人一直并肩作战,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情感可见一斑。
叶剑英则是在1941年才返回延安。此前,他曾代表党参与重庆的国民党参谋会议,并在大会上与蒋介石的亲信激烈辩论,最终凭借出色的辩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为了共同抗敌,国共两党虽然同处统一战线,但仍然有少数敌对势力在挑拨离间,污蔑我党和军队。叶剑英以极大的耐心和智慧,处理了这些外部的纷争,赢得了中央的高度评价。
聂荣臻于1943年回到延安。在此之前,他一直在晋察冀地区工作,并且带回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成果。回到延安后,聂荣臻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汇报了他的工作情况,并且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,以期今后做得更好。这种自我批评精神体现了他一贯的严谨作风和求真务实的态度。
最后,陈毅则以其直率和急躁的个性著称。在延安期间,陈毅多次向毛主席请教问题,毛主席给予了他许多忠告。毛主席提醒他,要学会在工作中保持冷静和耐心,因为急躁和冲动并不利于解决问题。陈毅在这段时间里的思想有了显著进步,最终能够胜任新中国外交部的要职。
1950年的授衔仪式上,这五位首长都被授予了“开国元帅”的军衔正规配资公司,成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。此后,他们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,并且彼此间的深厚友谊和互相欣赏也始终没有改变。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五位元帅的风采,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艰辛与努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杨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